注册新账号

《学习在线协议》

登录

忘记密码?

庄桂淦:农村教育的执着行者 2018-05-05     来源:福建开放大学     阅读数:87210

     他是印侨子弟。1974年,他积极响应“支援闽北山区政和教育”号召,来到山村小学任教。他多次放弃出国继承家业的机会、调到中心校或进城的机会,扎根第二故乡39年,义无反顾地奉献于农村教育事业。他就是政和县石屯镇西津畲族村小学教师庄桂淦。

    爱生如子,孩子有了温暖的家

    2004年,西津小学有50名寄宿生,其中32名是留守儿童。孩子们的生活、学习被孤独、自卑和冷漠所包围,甚至面临失学的危险。

    庄桂淦老师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。他积极申请筹措,当年就将西津畲族村小学改建成寄宿制学校,让留守儿童有了温暖的家。邻县和邻镇的许多家长得知后,纷纷请求西津小学接收他们的孩子。

    但学校仅有一栋简陋宿舍。不够住,庄老师和妻子腾出自己的小房间,和孩子们挤在一起睡。学生增加了,简易食堂那两口铁锅供应不了饭菜,庄桂淦又四处奔忙,建起了干净的大食堂。只有七八岁的孩子,生活还不能完全自理,他妻子就帮学生们洗头洗澡洗衣服。一天半夜,学生叶雨芳突发高烧,他立即背着走了三四公里路赶到诊所……十年如一日,庄桂淦夫妇和孩子们同吃同住,与其说是老师,不如说更像是这群孩子的爸爸妈妈。

    单亲孩子、留守孩子普遍存在心理问题,庄老师努力像一个真正的朋友一样重视、欣

    赏学生。2007年,有14位学生出现情绪不稳,庄老师马上和他们在外地打工的父母取得联系,让学生每星期和父母通一次电话。他找孩子们谈心,随时与他们的父母进行短信沟通,让孩子不偏离健康成长的轨道……

    爱校如家,让农村校脱胎换骨

    1982年,庄老师调到外坂小学。那里只有三个班和三位教师。没有校舍,生产队的仓库就是“教室”,几张破书桌,凳子由学生自带。有条件的学生都转到外校去了。庄老师带领教师们克服重重困难,东奔西跑。有关部门被他们感动了,外坂学校有了第一幢教学楼。学生们纷纷回流,教师们也安心工作了。

    1989年的西津畲族村小学是一所出名的薄弱学校。庄桂淦奉命到该校担任校长,走进校园,他看到的是破烂不堪的校舍:教学楼破落漏雨,课桌凳破损;没有自来水也没有水井;没有宿舍楼,没有操场,没有活动场所;学校建在半山腰,山坡路坑坑洼洼,安全隐患大。

    面对困境,庄桂淦没有退缩。他四处申请,多次与村委会协调,发动社会人士筹集资金近30万元助学。在他的带领下,教学楼得到了维修,打水井解决了喝水问题,盖起了一座二层教师宿舍楼,学生们有了操场,通往学校的坡面硬化成水泥路。

    校园一天天焕发出生机与活力。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不断提高,连续9年开足了

    英语课程和信息课程。西津畲族村小学从一所薄弱校跻身于“福建省百所农村示范校”之列。

    教学相长,做农村教改的实践者

    庄桂淦努力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,构建高质量的45分钟课堂,渗透“弟子不必不如师”的观点,提倡师生平等讨论。

    原石屯学区教导主任陈兴东这样评价他:“教学上特别注重联系生活实际,通过创设图像情境、游戏情境、故事情境等教学方法,将学生的思维调控到最活跃的状态,轻轻松松地学习数学。从不一味地给出结论,而是让学生自己用尝试、实践、讨论等办法寻求结论,从发展学生的自信和勇气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,让学生学会学习。”

    庄桂淦还特别注重作业设计,让学生在少而精的作业中学得轻松。与他一起在西津小学任教的彭积全老师说:“刚开始,学生家长不放心,这么少的作业如何考出好成绩?而事实做出最好的回答,他每年所任教的学科都取得较好的成绩,辅导陈红英等四十余位学生在市、县等各级竞赛中获奖。”

    学生们说:“我们爱上庄老师的课,因为尝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!”

    39年的农村教师生涯,庄桂淦是一个执着的行者,走在农村教育的路上,他的心中充满阳光,行囊中装满了理想、智慧、激情、力量……    

 

版权所有:福建开放大学闽ICP备 09037294号-11免责声明
指导单位:福建省教育厅主办单位:福建省终身教育服务中心   福建省社区教育指导服务中心   福建开放大学
咨询电话:0591-87809202